归档在 我看苏联 | 浏览 11461 次 | 评论 6 条
1961年4月12日,苏联宇航员加加林(Юрий Гагарин),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,历时1小时48分钟,成为苏联第一名被宇宙飞船送入外太空的宇航员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。
加加林并非苏联国家宇航员唯一人选,加加林身后还有无数整装待发的宇航员,甚至在加加林之前,苏联早期还出现过无数试飞员,但他们的名字由于种种原因,都被从苏联宇航员的名单中被抹去,并逐渐被历史遗忘。上个世纪60-80年代,苏美太空竞争逐渐白热化,苏联在航天科技方面突飞猛进,成就显赫,同时,众多宇航员被淘汰出局,成为苏联国家科技发展的殉道者,著名宇航员邦达连科(Валентин Бондаренко)便是一例。
邦达连科生于1937年,是乌克兰哈里科夫毛皮制品厂工人的后代,1957年军校毕业,当年授予中尉军衔,1959年晋升为上尉。邦达连科1960年经过严格筛选进入苏联国家宇航基地接受培训,当年4月28日,经过激烈竞争,从29位预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,编入4人宇航员分队,成为首批苏联拟送入宇宙空间的宇航员。
邦达连科按照苏联生物医学研究所为他制定的计划,于1961年3月13日开始进行为期十天的隔绝气压舱试验,地点在苏联空军7号实验室(НИИ-7 ВВС),即今日位于莫斯科市,迪纳摩(Динамо)地铁站附近的俄罗斯航空航天医学研究院(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й и космической медицины)。他应在试验中模拟宇宙飞船中处于等待阶段的宇航员,检测宇航员在独处和寂静状态下,以及在隔绝气压舱高度含氧状态下减压时的身体状况。3月22日,邦达连科结束试验后,摘下传感器,用一个棉团蘸着酒精擦皮肤,擦完后,他将棉团随手丢在旁边的小电炉上。电炉子是邦达连科每日的必需品,用它煮茶,他为啥将棉团仍在电炉上,或许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,可能就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。棉团丢在小电炉上,几秒钟小火苗便腾地窜起来,邦达连科赶忙用手去扑救,充满了百分之百氧气的隔绝气压仓“砰”地腾起大火,邦达连科瞬间变成火人,被烧得高声呼救。当天在舱外的值班人员透过电视监控发现了火情,立即做了平衡气压处理,以便打开隔绝气压仓。赶来抢险的军人花了好几分钟才打开舱门,可邦达连科已烧得面目全非,他举着被烧焦的双手,对前来的医生说:“这事别人没责任,都是我的错……”
邦达连科立即被送进莫斯科克拉波特金医院救治,经过医生鉴定,邦达连科全身烧伤面积达90%,他的毛发和皮肤几乎全部烧光,眼睛也烤焦了,医生只在他后脚跟上找到了可注射药物的血管。他的妻子安娜(Анна Бондаренко)很快被人们从莫斯科州星城(Звёздный городок)的国家航天航空医学科学研究所接到了医院。尽管邦达连科浑身缠满绷带,双眼失明,但他依旧感觉到了妻子的到来,安娜将耳朵附在丈夫的嘴边,她听见了邦达连科极其微弱的声音:“安娜,生命结束了。”据当事人回忆,邦达连科在抢救期间数次痛苦地呻吟:“实在是太疼了,请你们帮我止痛啊……”医生们虽然对他实施了8小时抢救,但邦达连科终因伤势太重,于23日痛苦地死去,时年24岁。苏联档案记载,医生和护士在抢救邦达连科期间曾主动献血和献皮。
邦达连科死在他的战友加加林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19天之前,并且加加林本人也曾在邦达连科死前,前来医院探视。加加林走出病房后唉声叹气,嗟叹邦达连科壮志未酬身先死。其他战友也说,邦达连科之死,不啻为苏联宇航事业敲响警钟,航空航天无小事,他因为一个疏忽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却警示了后来的宇航员,避免再次未上演类似惨剧。
邦达连科死后不到3周,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宇宙飞船,要不是他失手烧死了自己,恐怕苏联第一位进入太空和享有政治殊荣的人,就不是加加林,而是邦达连科了。但也有人不以为然,在邦达连科时代,入选苏联首批进入宇宙空间宇航员的,不止他和加加林,还有其他6人。再者,即使邦达连科活着,也不一定可在最后时刻可以入选升空,而加加林亦也很可能在最后一刻被淘汰出局。
邦达连科烧死在隔绝气压仓里,当时属于苏联国家机密,国家航天航空医学科学研究所隐瞒了整整一年,直到1962年,邦达连科母亲薇拉才得到儿子的噩耗。苏联在国际上更是严格保密,,直到1982年才为西方媒体才得知邦达连科之死,还是一位名叫季金的苏联移民,在其联邦德国所办的一家俄语杂志上披露了这个消息。1984年,移民西方的苏联外科医生戈利亚霍夫斯基(Владимир Голяховский)出本了个人回忆录《俄国大夫》(Русский доктор),他曾在莫斯科克拉波特金医院供职,曾经参与抢救邦达连科,他在文章中说,邦达连科当时伤情很重,医生们最终无回天之力,眼看着他死在手术台上。国际书评媒体说,季金和戈利亚霍夫斯基的描述都比较客观。苏联直到1986年才允许公开报道邦达连科的死讯,苏联第一个发表长篇报道的是著名记者和作家戈洛万诺夫(Ярослав Голованов)。
苏联对宇航事故严格保密,当时是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宇航界。果然,1967年肯尼迪航天中心(Kennedy Space Center)也发生了类似的气压舱爆燃事件,3名参与“阿波罗”登月计划的美国宇航员当场殒命。假如美国人事先了解邦达连科之死的内幕,也许后来就不会发生阿波罗1号的悲剧。苏联为何没有与美国分享悲剧呢?赫鲁晓夫说得很明确,因为美国根本不与苏联分享航天经验,所以苏联任何经验教训都不能白给美国。果然,1965年”上升”号航天飞船上的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时候,难以站稳,险些毙命;1967年宇航员科马罗夫(Владимир Комаров)在其所乘的 “联盟号”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,未打开降落伞直接摔死在地面;1985年,宇航员瓦连金在外太空遭遇严重感染;所有这些,苏联一直到1985年还对美国隐瞒,因为暴露事故,也是技术泄密。
邦达连科之死公开,震惊了整个苏联,也粉碎了人定胜天的神话。随后,苏联逐渐出现了更多报道,说明苏联为争取走入太空的世界第一,国家和个人所付出巨大的牺牲。据不完全统计,苏联自1960年制定登月计划后,倾耗巨资培训多批年轻宇航员,使他们成为苏联宇航员登月候选队员,其中著名宇航员卡尔塔绍夫(Анатолий Карташов)在模拟离心机试验时发生皮下出血而宣告退役;瓦尔拉莫夫(Валентин Варламов)扭伤颈椎挥泪退役,不久死于颈椎病。拉菲科夫(Марс Рафиков)因违反军纪被除名。1986年,苏联优秀宇航员赞金(Дмитрий Занкин)查出有溃疡病,立即被终止训练,逐出宇航员队伍。在那个年代的苏联,他们的名字以及退役之后的命运几乎无人知晓。
邦达连科死后,苏联政府追授他红星勋章。几年后,邦达连科的遗孀安娜,带着儿子从莫斯科郊外星城搬回老家哈里科夫,苏联政府在那里给了他们一套住房。安娜在儿子不满6岁之前,每月还领到了100多卢布的生活补贴。苏联解体后,他们再也也无人问津,除了邦达连科的老战友们偶尔前来探望一下,母子俩几乎被世人彻底遗忘。